近年来,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加剧,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愈发突出,尤其是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,房价持续攀升,住房压力逐渐增大。为了应对这一问题,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,其中“购租并举”作为一项创新性住房制度,逐渐成为平衡住房市场与民生需求的新路径。经过数年的实践与探索,购租并举政策已初显成效,为解决住房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。
一、购租并举的政策背景与内涵
购租并举,顾名思义,是指通过购买和租赁两种方式并行来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。这一政策的提出,旨在改变过去过度依赖购房的住房消费模式,引导居民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状况,合理选择购房或租房,从而缓解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,促进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。
从政策背景来看,购租并举的提出与我国住房市场的变化密切相关。过去二十年,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,购房成为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途径,甚至在一些城市形成了“买房才是安居乐业”的观念。然而,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,购房成本大幅增加,尤其对于新市民和年轻人而言,购房变得愈发困难。与此同时,租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,租赁住房供给不足、租期不稳、租户权益保障不力等问题普遍存在,进一步加剧了住房难题。
为应对这些挑战,2016年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》,首次明确提出“购租并举”的住房制度。此后,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从土地供应、金融支持、税收优惠、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,推动租赁市场的发展,逐步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。
二、购租并举政策的实施与成效
购租并举政策的实施,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:一是增加租赁住房供给,二是完善租赁市场环境。
首先,在增加租赁住房供给方面,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加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。一方面,政府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,通过集中新建、配建、改建等多种方式,提供更多的租赁房源。例如,北京市近年来大力推进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,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,既增加了租赁房源,又盘活了农村集体土地资源。另一方面,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持物业用于租赁,支持专业化、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,提高租赁住房的供给质量。
其次,在完善租赁市场环境方面,各地通过立法、监管、政策扶持等多种手段,改善租赁市场环境,保护租户权益。例如,上海市出台了《上海市住房租赁条例》,明确了租赁双方的权利义务,规范了租赁合同,保障了租户的居住权益。此外,各地还积极推进租赁平台建设,通过建立统一的租赁信息平台,实现租赁房源信息的透明化,方便租户查找和租赁住房。
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,购租并举政策已初显成效。以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例,租赁住房供给明显增加,租赁市场环境逐步改善,租户的居住权益得到更好保障。同时,随着租赁市场的发展,居民的住房观念也在逐步转变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租房作为一种长期居住方式,购房不再是解决住房问题的唯一途径。
三、购租并举政策的挑战与未来展望
尽管购租并举政策已初显成效,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。首先,租赁住房的供给仍显不足,尤其是在一些热点城市,租赁房源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。其次,租赁市场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改善,例如,租户权益保护机制尚不完善,租赁合同不规范、租金随意上涨等问题依然存在。此外,租赁市场的发展还面临着金融支持不足、税收政策不完善等制约因素。
展望未来,购租并举政策的进一步推进,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首先,继续加大租赁住房供给力度。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租赁住房建设,支持专业化、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,提高租赁住房的供给质量和效率。
其次,完善租赁市场环境。政府应加快租赁立法,规范租赁市场秩序,保护租户的合法权益。同时,推进租赁信息平台建设,实现租赁房源信息的透明化,方便租户查找和租赁住房。
再次,加大金融和税收支持力度。政府应通过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,支持租赁市场的发展,例如,提供低息贷款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,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租赁住房建设和租赁业务。
最后,引导居民住房观念转变。政府和社会应通过宣传和教育